《金刚经》讲解10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金刚经3年前 (2021-05-06)《金刚经》讲解1734

00:00

师兄们:

大家好!今天我们首先来说两个方面的问题:第一个问题,到底什么是「著相」?在很久以前我们有一节课里提到过,到底什么是著相?今天再来重复一下。因为有些师兄可能没听到(入群晚),还有一些师兄可能忘记了。

我们说「六根」的正常起用不叫作著相,六根的正常起用是「本能」,比如说:你睁开眼睛就能看,这耳朵支着你就能听,鼻子能够闻到各种味道,舌头尝到各种味道,身体能够走路、能够运动,意识会本能地生起想法,这些都不叫作「著相」。

那什么情况下叫作「著相」呢?「六根」起用的时候,你产生了「贪、嗔、痴、疑、慢」种种的感觉,这个就叫作著相。在你看的时候,你产生了贪心、嗔心、痴心、疑心、慢心,比如说:你在看一则新闻,你气得不行,那就叫作「著相」;看完了就像看个故事一样,没太大感觉,这个不算作著相,这个大家是必须要了解的;只要是让你产生了「贪、嗔、痴、疑、慢」了,那证明你著相了。

还有一个问题是,就是我们过去的课程中,现在讲《大藏经》都讲了214课了。大藏经之前,这个《道德经》可能有50节课,然后这个《无量寿经》有几十节课,加在一起的话300节课左右了。这么多节课讲下来,我们推荐给大家无数种的修行方法,无数种修行方法是让你每一种都用吗?不是的!

因为「内院」(一号院加二号院),再加「喜马拉雅」,现在听经的师兄应该是多达一千人左右了。这么多人每个人根器不一样,爱好不一样,兴趣不一样……就好像都到这个餐馆来吃饭,我这个菜单上备了各种菜,我就报菜名,这个菜那个菜,简要的说一下这个菜的特色、那个菜的味道。然后,你来选择适合你的,你可以试一试、尝一尝,然后选择一个适合你的,然后坚持下去。我们摆着那么多菜,不是让你同时吃,吃完了这个吃那个,不是这样的!这样产生不了效果。

我们介绍过的打坐的方式:观呼吸的方式、冥想的方式(白光冥想的方式)、观想念佛……各种方式啊,哪个最适合你,你最能深入下去不会厌倦,你就选择这个就可以了。不要今天这个明天那个,又听说一个新的你又来试,那你还是在换车呀!还是开着这个车开一会儿,又换那个车呀,时间都浪费掉了。

那么,从《无量寿经》《道德经》……《大藏经》到现在这么久以来,我个人一直在采用的一个方式,一直没变的方式,就是观想周围一切是佛,观想自己是佛的这样一个方式——「观想」的方式。

这个方式是我独创的吗?也不是。其实我们在一些「密宗」的资料里也曾经看到过有些仁波切,或者堪布也介绍:你在打坐的时候,或者练上师瑜伽的时候,你要观想你的上师就在你的面前,观想周围是个「坛城」,充满光;或者观想你的「本尊」——莲花生大士,观想你就是你的上师,你就是你的本尊,上师本尊与你合为一体。所以说「观想」你自己是佛,这并非是对于本尊或者佛菩萨的一个亵渎,也并非是你很狂妄,人人身上都有佛性。

你来观想你就是佛,并非是你很狂妄,而事实上在你「观想」你就是佛,或者你就是本尊的时候,你相当于是佛或者本尊的一个化现、一个分身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你增加了佛和本尊的力量,因为他多了一个分身,多了一个化现,他度化众生的能力就增强了。

所以,你帮助了你所钟爱的那尊佛和你的本尊。并非是说你观想自己是佛,你就很狂妄——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。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,那么密宗里很多的修行方法,也就无法进行下去了。

人是纯粹的意识动物,完完全全地接受自己的心理暗示,这个暗示有意识里的,还有潜意识里的,人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暗示的动物。

有的时候我们在看电视剧呀,看电影呀,这个主人公会说你要拿我当朋友,把我当成你的朋友,不要把我当你的敌人;或者生气的时候,说你别把自己不当人看,你别不把自己当人看之类这样的,你把自己当成什么,你就是什么。

所以,你把自己当作这个人的朋友,你就会很够朋友,是不是?你要是把自己当成他的敌人,你就会给他想办法使绊子,让他不顺,是这样吧?那么,你把自己当成小狗,你就是小狗。这个在狼窝里长大的孩子,把自己当成是狼,他就是狼,他的言行举止就是一匹狼的样子。

所以,你把自己当成什么,你就是什么,你把自己多多地当成是「佛」,也就是「观想」你就是「佛」。这个方法是最便捷的,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的,而且效果是最好最好的。

曾经一个师兄问我,说:学佛的人怎么经商?跟经商冲不冲突,因为在商业社会有一些规则(内部的规则),无商不奸之类的。大家还记得我怎么讲的,你要把你自己当作是一个「化身佛」去经商,你是一个佛的化现,你去经商,去扮演一个商人的角色,当你这样去想的时候,一切都变得很容易。同样的,面对不管每天有多少的新闻和信息,你也是把自己当成是佛,你就会保持那份如如不动。

其实,要是找一找观想自己和观想周围都是佛的这种方式的来源的话,其实它可以说是「念佛法门」的一种分化、一种形态。是念佛法门衍生出来的一种观想是佛的这种方式,它源于念佛法门,因为真正的「念」是心里的念。

达摩祖师告诉过我们,嘴里的念那个叫「诵」(叫朗读),那个不是真的念。心里有个「念想」,你很惦念某人,证明是发自内心的,心里的念,(心里想着),这个才叫「念」。

天天想着佛,天天想着佛——临终的最后一念也是佛,那你肯定往生。不可能不往生啊,害怕什么呢?同样的,你观想周围都是佛,观想自己也是佛,走到哪里都是在佛国,这个佛的咒语在你的血脉里流淌。

今天我也跟一个师兄说了,你想一想,这么多佛、这么多菩萨,你跟哪个最有缘啊?他说:他跟观音菩萨最有缘,关键时刻观音菩萨总会帮他。

我说:那你就多念「观音心咒」,想象着「你就是观音,观音就是你,你成了观音的一个分身」……

这个「六字大明咒」流淌在你的骨髓里,时时刻刻在你的骨髓里流淌,在你的血脉里流淌;那你临终的最后一念是六字大明咒,那你肯去极乐世界呀,因为观音菩萨住在极乐世界嘛!

很喜欢大智慧的文殊菩萨的这些师兄,你就多念「文殊心咒」,同时观想:你就是「文殊」,文殊就是你,周围也都是文殊菩萨在化现指引你,给你加持,给你智慧。

我过去一段时间,是念「六字大明咒」比较多。但是,从讲《金刚经》开始,大家也知道,这个「嗡 牟尼牟尼 玛哈牟尼耶 娑诃」就开始在我骨子里流淌了,挥之不去……现在就是念「释迦牟尼佛心咒」比较多。

每当念的时候,我就观想:我就是释迦牟尼佛,我就是他的一个分身,他所有的智慧都在我这里……我尽可能地想要靠近,成为他。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在讲经说法的时候,曲解、误解佛陀的意思。

这种「观想」自己和周围一切万物都是佛的方式,可以说是所有的修行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,效果也是最棒的,大家一定要坚持!不要一听说「醍醐」或者哪个法师又说了哪个新方法,你又去试,又像墙头草一样乱摆了。

试倒是没有问题,但究竟到底哪个你能够深入进去,而且永不厌倦……人只有对自己本身是不会厌倦的,所以真正适合你的,你是不会对它厌倦的,知道吗?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方式,坚持到底!

好,《金刚经》最后一节课,我们继续往下看:

上节课讲到了「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」……不要单单凭着色相去找佛,找不到的。找到的只是佛产生的作用而已。

今天在读《大藏经》——《华严经疏钞会本》的时候,看到一句话,说:「二品宗者,以光相表示为宗」,然后「上智(最上乘智慧的人)以玄悟为趣」

就是说,具有最上乘智慧的人他们迷恋的什么呢?是那个玄之又玄的「无相」的东西,是那个很玄奥的那种「参悟」。走到不能再走,走到那个「空相」里面去,这个是具有最上乘的智慧的人所迷恋的东西。

那么,稍微再往下来一点,这个金字塔的塔尖稍微下来一些,属于稍微二乘一点的人,他们迷恋的是什么呢?声啊,光啊,电啊,神通啊……这些东西。

《金刚经》也讲,你要是还是迷恋色相啊,迷恋音声,那你还没见到真正的如来,因为真正的如来「无相」,你没法抓到祂。就算是你已经见到光,见到种种祥瑞之相,梦到佛……这还不究竟,大家也是明白的。这只能证明我们在修行上有一定的成果,对自己鼓励一下可以了,继续往前走。

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啊。那个玄之又玄的、不显现的,那个「无弦琴」弹出的音乐,那个才叫美呀!

下面佛陀讲:

【“须菩提,汝若作是念:‘如来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须菩提,莫作是念:‘如来不以具足相故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须菩提,汝若作是念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说诸法断灭。莫作是念!何以故?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于法不说断灭相。】

就是只要是跟有「相」或者缺一部分「相」,跟「相」沾边的,它都不是真正的成「正等正觉」,都不是真正的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只要是「相」,就不是,你记住这一点就可以了。

【“须菩提,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;若复有人,知一切法无我,得成于忍,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。何以故?须菩提,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。”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云何菩萨不受福德?”】

就是说,知道「无我」——真正的你这个肉身之相是个幻觉的这些人,他们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。他们所具有的功德,比那些用充满恒河沙那么多的七宝去做布施的那些人,得到的功德还要多!

真正的功德是无相的、是离相的。只要有「相」的,你还看得到、摸得着、说得出来……那就不算作「功德」,充其量只是「福德」。

说充其量只是福德呢,释迦牟尼佛又提醒须菩提说:「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」,所有的菩萨其实也不受福德,为什么不受福德呢?

【“须菩提,菩萨所作福德,不应贪著。是故说不受福德。”】

我们会看到佛菩萨的化现,他有的时候也救人啊。《达摩祖师传》里,他不是也把那个船夫落水的女儿救上来了吗?他不也放飞了一个被猎人猎杀的鸽子吗?他也救人啊,也救众生啊,他也在做这些有为之法呀。

那他有没有福德呢?有。但是他受不受福德呢?他不受,「不受」就是不贪著。

他不著相,做完像没做一样。其实,这个在因果的律法上,在因果的这个本子上已经给这个佛菩萨的化身给他记下了:啊,他曾经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救了一个人,或者救了一个鸽子,给他记下来,他立的功劳给他记下了。但是,菩萨做完忘了,做了像没做一样,不贪著,所以说「不受福德」。

【须菩提,若有人言:‘如来若来、若去,若坐、若卧。’是人不解我所说义。何以故?】

下面佛陀讲:须菩提呀,要是有人说如来是来了、去了,坐着、走着,或者说这个是活佛,他诞生了怎么样……只要是有「相」,那都不是真的如来呀。

【如来者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故名如来。】

真正的如来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祂不生也不灭,祂不动,那个才是真如来啊!那当如来化现的时候,你问他你从哪儿来呀?

昨天和今天我发了那个动画片「文殊菩萨示现」的那个动画片给大家看,老和尚问文殊菩萨化现的这个女子说:你从哪儿来呀?她说:我从来的地方来。

应缘化现,他该要行使一个任务了,办成一件事,启发这批众生了,然后他化现了,他从来的地方来,然后他要去哪儿?他自然是去那他该去的地方,到他要去的地方去,说不准是哪儿。这个「相」对她来说就是个梦幻,在这个梦幻中无所谓一个具体的点,无所谓!这个点也是梦幻。

【须菩提,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。于意云何?是微尘众,宁为多不?甚多,世尊。何以故?若是微尘众实有者,佛即不说是微尘众。所以者何?】

下面又讲:须菩提呀,要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用三千大千世界都碎为微尘,你感觉呢,这个微尘多不多呀?

一个大千世界碎成微尘(最小的单位),那就是很多了。三千个大千世界碎成微尘,那更是无量无边了。

所以须菩提说:很多很多,世尊,真的是很多呀!但是这些微尘要是真的存在的话,佛就不说是微尘了。要是真的存在,那就是无相了,那就不说是微尘了呀。

【佛说微尘众,即非微尘众,是名微尘众。世尊,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,即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何以故?若世界实有者,则是一合相。如来说一合相,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。】

佛说这儿有很多很多的微尘,其实并非是真正实有的微尘,都是相,都是梦幻里的。只要你的「六根」捕捉到的,其实都是梦幻。

然后,这里须菩提跟随着老师的脚步,他就说:老师啊,所以说,「微尘」不是真的微尘,所以叫微尘。

世界呢,佛所说的那个三千大千世界也不是真的世界,所以才叫作世界。真的世界——我们记住:只要是真的,就是无相的,就是那个不生灭的、不动的。好像听上去蛮枯燥乏味的,就是祂,那个是「真」的。

除了这个「真」之外都是假的,只要是「相」都是虚妄的,都是假的。那我们刚才讲了只要是真的,就是那个不生灭的、不动的,我们用什么词来形容它呢?《金刚经》里有一个词叫「一合相」(一合相,有的地方注音是一(yì)合相,是一个意思)。

「一合相」就是不二的,还没分化成「二」的——一合相。而这个一合相呢?也并非是一个具象的相,如果它是具体的相,那不又「成、住、坏、空」了吗?又会断灭了吗?那就不叫「一合相」了。

佛陀讲的「一合相」,是那个「不二」,是那个「永在」,是那个「不生灭」,是「法性」。

【须菩提,一合相者,则不可说,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。】

所以佛说:「一合相」,就是那个不可说呀,但是「凡夫之人贪著其事」。

「一合相」就是那个空性的本身,祂不可说呀。就是那个无弦琴弹的无声的音乐,祂不可说,不能表达呀。但是凡夫之人一直在贪著,迷恋那个「玄之又玄」的东西,一直在迷恋祂、在描述祂……

【须菩提,若人言:‘佛说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。’须菩提,于意云何,是人解我所说义不?不也,世尊,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。何以故?】

释迦牟尼佛说,须菩提呀,要是有人说:「佛说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」。须菩提,你感觉这个人真的了解我说的意思吗?这里佛在表达什么呢?就是「真佛」祂是没有知见的,祂没有祂的想法和认识。你没有办法问那个真佛说: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?因为真佛没有看法,祂很中立的,到处都在;他没有看法,祂也不会表达祂的看法。那如果有人借着佛的名义说:某某佛说他的意见是……他敌对者的意见是怎样怎样……那这个人肯定就是在诽谤佛了。

【世尊说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即非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是名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。】

佛陀当他讲,说:「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」这些的时候,是对着相来说相的啊,因为谈到相就有分别。但是,真佛那里无分别的。所以说,佛所说的我见(我的见解)、别人的见解、众生的见解,谁的见解……这些都是就相在说相,都非真实,都是说的梦幻之事啊!

【须菩提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于一切法,应如是知,如是见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。须菩提,所言法相者,如来说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。】

然后,佛陀就又提醒须菩提说:须菩提呀,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于一切法,应如是知,如是见,如是信解,不生法相」。

你要是真的想追求成佛,想要成无上正等正觉的话,你要对一切「法」都没有分别,不住相这样才行。

那么,「所言法相者,如来说即非法相,是名法相」。当谈到什么正法、邪法的时候,也是就相在说相的。所以既然是「相」,它就是非真实的。

接下来,我们看一个公案: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问他身边的一个弟子说:你从哪儿来呀?这个弟子说:我从湖南来。马祖说:东湖的水满了吗?这个弟子说:没有。马祖说:多长时间了,一直下雨难道还没满吗?

——这是一个公案。

马祖道一问他身边的这个弟子你从哪儿来呀?弟子说我从湖南来(弟子指的是确确实实的——他来自湖南那个地方)。但是,马祖怎么说呢?东湖水满了吗?你来自湖的南边儿啊,我偏偏问你湖的东边那个水满了吗?

其实,马祖道一的意思是你不要住著于你的存在相,你不要住著于你的肉身的存在的幻相。你说你从哪儿来,你还是在住著于那个地方,你要跳出来,但是,弟子没明白呀,弟子说没满。

弟子以为说的就是湖南的那个事儿,就是说的那个湖水的事,所以他说没满。然后马祖又提醒他说,多长时间了,一直下雨,那个湖水还不满?意思是,为什么你不能够领会我到底想跟你讲什么!

其实马祖道一问弟子你从哪儿来呀?弟子如果说我从来的地方来,估计马祖道一就挺满意了,但是,弟子说我从湖南来。

然后马祖说:东湖的水满了吗?这个时候弟子要是不回答就好了,或者说从未满、从未溢……也是不错的回答。但是,弟子偏偏说没满,他还是就相说相。弟子还在相中,但是,马祖在相的外面。

下面括号里有三个人的注解,同一个公案,这三个人要是摊到自己身上,马祖道一问自己东湖的水满了吗?他们会怎么回答呢?

「道吾」说:满了。那道吾的这个回答肯定又被打叉了,肯定是被打叉了。

「云岩」怎么回答呢?他说:湛湛的……这个回答相对还好一些。马祖问水满了吗?他说湛湛地,很清澈!讲的不是一回事。

那「洞山禅师」的回答是最好的,如果马祖道一问洞山禅师说东湖的水满了吗?洞山怎么回答,他说:「什么劫中曾欠少」?什么劫中,什么时候曾经缺过吗?你问我满了吗,难道祂缺过吗?

这个时候,讲的就是这个自性的本体,这个不生不灭了。祂满了吗?祂从来没缺过呀,祂一直都那样啊。所以说,我们看括号里这三个人的理解,只有洞山禅师是高出一筹的,洞山禅师是能够跟马祖道一禅师打个平手的。

很多禅宗的公案,就是让我们从「相」中跳出来的,你完全不要去著那个「相」。禅师问你一个相,他是抛砖的,抛一个砖看看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,你千万不要跟着那个砖头走,要跳出来、跳出来……一定永远永远站在「法性」中,只要你站在法性中,你回答的问题,这个禅师一定会很满意。

【须菩提,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;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发菩萨心者,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,受持读诵为人演说,其福胜彼。云何为人演说?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何以故?】

下面这里,释迦牟尼佛说:须菩提呀,要是有人用满无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宝来布施的话,都不如有些人发菩提心,发菩萨心持诵《金刚经》「四句偈」为人演说。

无量阿僧祇世界(无量无边数不清的世界),他所有的宝物都布施出去,他得到的功德都不如有人去诵读《金刚经》的「四句偈」。还是在强调《金刚经》的重要性。

那么,「云何为人演说」?怎么样去为人演说呢?为什么要去为人演说呢?下面这句话也是重点中的重点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

我们每天把自己想象成就是「佛的化身」在这个世间,不管多少「相」发生在眼前,你可以玩儿,以游戏的态度去看。但是,要保持你「如如不动」的心,这个很重要!

下面——

【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】

一切的有为法(有相之法),都像梦幻泡影一样,今天有,明天不一定有;上一秒有,下一秒不一定有的……

都像露水一样,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;也像闪电一样,唰的一下就过去了,什么都没有。一切的有为法都是无法长久的,所以你不要执著呀!

【佛说是已,长老须菩提,及诸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,一切世间天、人、阿修罗,闻佛所说,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】

好,最后一段,佛把《金刚经》说完以后,长老须菩提还有在座的很多的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(优婆塞「sè」,有的地方也读作优婆塞「sài」)、优婆夷……

就是说,所有的出家的男众、女众,还有在家的男众、女众,还有一切世间的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的众生啊,听到佛讲这个《金刚经》,全都皆大欢喜,信受奉行。

手里有《金刚经》的师兄,你把金刚经现在从第一页开始翻(简要地翻快一点),一直翻到最后一页,你感受一下:整部《金刚经》到底都在讲什么?大家来回顾一下。《金刚经》我们用了十节课讲完了,它到底在讲什么。

其实就是讲四个字——「无我」「无相」

首先「无我」(没有我),你的「我」是个幻觉。所以别人、众生、寿者都是幻觉,没有「我」;然后「无相」(没有相),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。

甚至「无我」也能被「无相」所包括,因为根本没有相嘛!「我」也是个相——没有相。所以《金刚经》整体就是讲两个字「无相」

《金刚经》就是无相经,就是法性经,就是真如经,就是不二经,就是一合相经,就是无弦之琴……它讲的就是「无相」这两个字。你要是站在「无相」里,还有什么会让你困惑,让你烦恼呢?

《金刚经》在进行当中的时候,我跟有几个师兄说,我说:《金刚经》讲完之后,我们讲《圆觉经》。然后,当时我就看了一下《圆觉经》,过去看过的又温习了一遍,摘出了很多重点,想着《金刚经》讲完之后讲《圆觉经》。

结果我发现:因为我在讲《金刚经》期间,很仔细地看了《圆觉经》,所以导致《圆觉经》讲的很多内容我给放到《金刚经》里讲出来了。这样《金刚经》结束的时候,《圆觉经》也结束了,也讲完了。

其实《金刚经》里没提到,这个课程中没提到的,我们以往的课程中也提到了,而我们不讲太重复的东西。

我们从《圆觉经》中摘一个段落,这个段落很重要,好像过去讲得不多。讲一下这个段落,就算是《圆觉经》也同时讲完了。

这句话是这样讲的:

【居一切时,不起妄念。】

不管在什么时候,你都不要生起妄念。这个「妄念」指的是什么?妄想层面的、梦中的、有相的。只要这个念头,它是关于生灭的,它就是妄念;只要是不生不灭的,它就是真念。

「居一切时,不起妄念」,大家能做到吗?很难,是吧?但是你把自己当作是「佛」,就很容易。

「佛」没有妄念,佛的各个念头都是真心自性里的流露。

【于诸妄心,亦不息灭。】

因为你是化身佛啊,因为你是佛啊!所以当你看到有妄念产生,偶尔有一点儿情绪什么生起的时候(有一点贪、嗔、痴生起的时候),你不用刻意地掐死这个念头。你要允许你这个天空中突然刮风,突然下雨,突然有云彩……

不要刻意地息灭它,因为你是佛,你是天空;云彩不会拽动你这个天空,你不要刻意地掐死这个云彩。如果你是天空,你还去跟云彩打架的时候,你不就把自己降落到了云彩的水平了吗?

【住妄想境,不加了知,】

你是化身佛啊,你就处在这个妄想当中——众生的「共业」所造的娑婆世界当中。每天起来各种各样的事件,各种各样的新闻……

你就处在这样的妄想境界当中。但是呢,「不加了知」,在我们修行过程中,还没成佛的时候,我们要保持「觉知」,你要觉知我吃的每口饭、我走路的每个步子……我要觉知。

因为众生经常不注意他正在做的事情,然后把他所有精力都献给了他的那些没有来由的念头,这些妄念很消费体力的,你知道吗?

当你保持「觉知」的时候,你就能活在你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,你的妄念就会很少,你的心容易静下来。所以在成佛之前,你要多多地去觉知。

但是,在成佛之后,「住妄想境,不加了知」。你就在这个幻梦当中游走,不用刻意地去保持觉知了,因为这些东西对你不造成影响了。

一开始你要防范着:哎呀,我又要犯戒了,这边有刀子我不能过去,会划伤;那边有地雷,我不能踩……那个时候你还处理不好,因为你是凡人,你是普通的修行者。

但是,你现在是佛,你还怕什么?你就是不生不灭本身,你什么都不怕。所以,在这个妄想境界当中,你甚至不用刻意地去对任何事做「了知」了。

一切事经过你,就像经过风一样,因为你就是虚空。它们不会影响你,不会让你受到伤害,不会让你起烦恼,所以不用刻意地「了知」了,该做什么做什么吧!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自在呢,你老去有意识的去觉知的时候,那时候还不自在呢。「我要保持觉知」——你有这个念头吧?「保持觉知」,我要去「觉知」这个、「觉知」那个……你「觉知」的时候,这里很著相的(看着这个相、那个相,蛮著相的)。

当你成为「化身佛」的时候,你不需要刻意地去觉知了,不需要了。在这种不刻意地进行觉知,不刻意地去了知的时候,不刻意地辨真假的时候,你却不迷惑了。你已经永远都不迷惑了,你一直就是不生不灭在看一切,你就是虚空本身在经历一切。

没有任何的分别判断什么的,「六根」正常还是起它的作用,该看的看,该听的听,该玩儿的玩儿,该说的说……别人跟你讲八卦你也跟他回几句。但你知道这是在梦中,你在游戏里待着呢!只要你一直保持在「化身佛」的状态,你就一直清醒;只要你一直清醒,那梦里发生什么你都不害怕,对吗?所以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大自在。

《圆觉经》,《圆觉经》……讲的就是最圆满的「觉悟」的状态。《圆觉经》是很多大菩萨(已经是菩萨了)向佛陀发问:怎样做,怎样修行,怎样做?佛陀给他们作开示。

那你把自己观想成佛的时候,你已经连菩萨都超越了,是不是?所以「观想自己是佛」,这真的是一个最快速的捷径。

也许一开始你有点不适应,你要让自己慢慢的适应。想象着:你家里养一个小狗,你训练它只用后腿走路,或者训练这个小狗在固定的地方大小便,你还需要很长时间,对不对?那么,你训练自己有一个「佛的思维」,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。多多地训练,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了。

今天一天内院都比较热闹,在我旁观内院很多师兄的这些见地的时候,我真的是非常开心。我宁愿缩到一个很小的角落,做一个非常渺小的人,去旁观各位师兄的伟大。

很多师兄表现出他们的见地已经是很究竟的,「化雨化雪」师兄,「演伟」师兄,「榴莲」师兄,「放心」师兄,尤其让人赞叹!还有很少发言的「阿健」师兄,今天关于「什么是生,什么是死」,讲得也非常好。

我们发现:当我们都处于同一个境界的时候,但是这个「真理」由不同的发声器讲出来,它产生出来的形态还是不一样的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,但讲得都非常地棒。

《金刚经》讲完之后,我们会休息一段时间,到底多长时间呢?看因缘。

希望大家能多多地表现自己,自由地表现自己,把自己最真实的状态表现出来。然后,我看大家需要什么我再讲什么。计划中的是会有《楞严经》会讲,计划之中。

保持在「佛的状态」,听上去挺拔高的,但是习惯了,习惯就成了自然了。

跟大家分享的这个《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》里的一句话:「什么叫真正的正念」?佛的念头是真正的正念,无上正等正觉的正念,这个「正」不是二元对立,正邪的正,它是无正、无邪的。

当你心中时刻抱有的这个「念头」是无正、无邪的,不是「二元」的,它是「一合相」里面的,那就对了,那它就是佛陀的正念。

然后,佛陀的「正念」是什么呢?很多时候是没有念头的,是无念的,是不念的,是不刻意地念什么,不用刻意地想什么的——这是佛陀的「真念」。

在我们初期观想自己是佛的时候,我们要刻意地去观想,刻意地去诵一些咒语或者佛号,来加强你的这个功力。当你形成习惯以后,就会形成那种「无念之念」(不念之念)——你不再想,你就是。

但初期,大家还是要配合很多咒语的,你跟哪个佛有缘,你多念跟这个佛相关的咒语。念久了,时时刻刻你不念的时候,细胞都在念……形成这个习惯的时候,不管「无常」什么时候到来,你临终的最后一个念头都是佛念,所以你必定往生。

《金刚经》的最后一节课,好像听上去依然很平静,然后也是我们「醍醐学院」讲经会告一段落的一节课。接下来,会休一段时间,不知多长时间……

那么,最后送给大家的这张图是「普贤菩萨」,还有他的分身的这张图片。每一个念诵佛号并且观想自己是佛的师兄,你们都是佛的一个分身。你们要切切实实地相信「我就是佛」,我正在这个世间,我就是佛!你一定一定一直重复这个念头给自己……直到这个念头根深蒂固,直到你真的是佛。

image.png

好,各位师兄,《金刚经》把我们带到了彻彻底底的「法性」里面……

希望我们所有人,好好地保持在不住于相——如如不动的状态,将这个状态一直保持下去……

谢谢大家,再见!

醍醐学院所有音频、文稿等下载地址:

1、企业微信网盘(推荐):https://drive.weixin.qq.com/s?k=AKAA1geQAAYYlFUQrj

不用再申请下载权限了,打开链接即可下载,非常方便。

2、自建网站网盘:http://pan.rukongmen.com/#s/8G7dNRig

以上链接可下载也可在线收听,推荐用电脑下载。此信息可转发法布施。


本文链接:http://jingangjing.tihuxueyuan.net/?id=1

相关文章

《金刚经》讲解08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师兄们,大家好!这两天一打开微信,这个腾讯新闻的头条就会特别地引人注目,是一个娱乐圈的明星婚变的消息。我记得若干年前,那个时候我还没学佛,很早就知道了这个明星的名字,知道了他那个憨厚朴实的形象,蛮可爱...

《金刚经》讲解07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《金刚经》讲解07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各位师兄,大家好! 在今天的课程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:这个图中是一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,有一个很大的黑色的头,有个小小的身子,小小的尾巴(尾巴就是身子,身子就是尾巴)。小蝌蚪应该各位师兄都见过,非常...

《金刚经》讲解05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各位师兄:大家好!刚才,内院有个小插曲,请大家现在先平复一下自己的心,我们继续今天的课程。在今天的课程之前,我们先来看一下昨天在二号院妙音师兄发的一张帖子——是一个视频,是她在山林中拍摄到的佛光……好...

《金刚经》讲解04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各位师兄,大家好!昨天晚上讲完课又录完音,我在一号院待了一会儿,然后又去二号院看了几眼;之后放下手机,听着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「释迦牟尼佛心咒」,然后就慢慢地进入到一种空明的状态当中……在这种无边无际的...

《金刚经》讲解03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《金刚经》讲解03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各位朋友:大家好!在今天的课程之前,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故事:是前几天一个师兄讲给我听的,我感觉非常地搞笑,我们来看一下。这个故事是这样的:说去年,我的一个朋友去泰国买回来一大瓶蛇酒(就是泡着一条蛇的酒)...

《金刚经》讲解02 |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文

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,都是「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世界」;这个世界上有少部分有信仰的人,平常都是「站在世界的角度看源头」;这个世界上有极少数得道高人,他们平常都是「站在源头看世界」。这就是他们的区别。他们的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